常熟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

時間: 2023-01-09 10:54 來源: 常熟市人民政府 訪問量:
【字體:

──202313日在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上

市長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常熟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2年政府工作回顧

2022年是本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全市人民共同走過的極不平凡、值得銘記的奮斗之年。一年來,市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聚焦繪就六美集大美精彩畫卷、建設更高品質的江南福地目標,在中共常熟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依靠全市人民,緊抓快干、真抓實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這一年,我們在奮進中求突破。謀劃了近500平方公里的蘇州市域一體化(常熟)融合創新區,構筑一軸六組團城市新格局,探索國企改革、職技融通等改革新路徑,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這一年,我們在克難中顯擔當。以責任壓實、舉措創新筑牢平安防線,成功抵御“2·14”“11·21”等疫情強力沖擊,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群眾安全感指數再創新高,主要經濟指標始終保持穩健,為蘇州高質量發展勇挑大梁。這一年,我們在競爭中贏先機。三甲醫院實現零的突破,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通過驗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成功逆襲,獲得國家級榮譽161項、省級464項,一系列成績振奮人心。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80億元、增長2%以上,同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0.4億元、增長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15億元、增長1.5%,進出口總額238億美元,綜合實力繼續保持全國百強縣第四。

1.疫情防控在科學應對中精準有效。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關鍵要事,充分展現了常熟的韌性與溫度。我們堅持系統防控。全市一張網,指揮體系處于隨時激活狀態,流調溯源高效迅捷,構筑外圍交通、社會面管控、大數據核查、精準核酸篩查四道防線,有效應對多輪疫情。面對突如其來的“11·21”疫情,全市上下眾志成城,與時間賽跑、同病毒較量,打贏了這場遭遇戰,為穩定蘇州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貢獻,為防疫新十條平穩過渡爭取了時間,有效保障了市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們堅持群防群控。全市一條心,12.8萬名黨員干部及志愿者挺身而出,奮戰防疫一線;搭建覆蓋57萬戶家庭的微信群矩陣應急聯絡體系,暢通便民服務熱線等訴求渠道,解答、處辦市民咨詢建議52.6萬件、辦結率100%,市民群眾對疫情防控工作給予了充分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醫護人員在本土抗疫中作出重大貢獻,更有1.3萬人次分赴多地逆行馳援,在大戰大考中彰顯常熟擔當。我們堅持有效防控。全市一股勁,全力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秩序的影響。創新開發i服務平臺及調研通”“供求通等信息模塊,打通企業訴求反饋和供需對接渠道,率先啟用貨車電子通行證,力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

2.發展藍圖在高位謀劃中愈發清晰。全方位、多層次融入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大局,區位優勢進一步彰顯。城市發展方向更為明確。堅持城市向南,與姑蘇區、蘇州工業園區、昆山和相城分別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形成常熟古城與姑蘇古城雙城聯袂、昆承湖與金雞湖雙湖聯姻、常熟高新區與昆山高新區兩區聯動、蘇州高鐵北城與蘇州高鐵新城兩翼聯合的融合創新發展格局。開發建設重點更為突出。建立組團片區開發建設指揮體系,城市開發力度空前。中新昆承湖園區概念規劃與城市設計基本完成,UWC+創新島主體建筑地下結構全面完成,引進新經濟項目63個。蘇州高鐵北城與央企達成戰略合作,確定特許經營+聯合開發模式,城市設計方案基本穩定。云裳消費小鎮范圍確定,2800畝的核心區土地整理加快實施。虞山尚湖古城文保建筑修繕和老舊公寓整治有序推進,西涇岸核心區域房屋使用權集中簽約完成70%。數字科技新城常熟數字智能產業園暨松下協創中心成功落地,小型示范數據中心等重點項目加速推進。紅色沙家浜文旅資源有效統籌,蘆蕩火種項目入選省首批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項目。資源要素保障更為有力。通蘇嘉甬高速鐵路開工建設,助力常熟更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市內第一條軌道交通線——蘇州市軌道交通10號線(蘇虞張段)有效串聯起重點組團,直連蘇州主城區;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獲批啟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完成公示,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優化調整方案、水域保護規劃取得省級同意;存量發展啟動探索,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3萬畝;白鶴灘虞城換流站順利投產,年輸電能力312億千瓦時;蘇州產業在沿江轉型、創新在城區集聚的總體部署,為我們承接先進制造業轉移、高端科創成果轉化構建了更多渠道,藍圖變成現實擁有了更充足的交通、土地、產業等要素支撐。

3.經濟發展在統籌調度中平穩運行。及時出臺助企紓困系列措施,建立重點企業重點服務機制,減稅降費超280億元、其中留抵退稅60.8億元,助力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共克時艱,力保經濟大盤穩定。工業量質齊升。規上工業總產值達4870億元、增長5%,三大支柱產業產值近2700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55%。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3家、蘇州民營企業10011家。富士萊、常潤股份先后登陸創業板和上交所主板,英華特創業板首發過會。完成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項目1668個,提前1年完成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目標,工業機器人保有量突破2.8萬臺(套);新增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4家、五星上云企業12家、AAA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示范培育企業6家,數量均居蘇州第一,波司登獲評國家首批數字領航企業、蘇州唯一,常熟開關獲評全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領軍者、全省唯一。獲準牽頭建設蘇州汽車、新能源和聲學三大產業創新集群,汽車產業實現營收超1500億元、占蘇州近30%,新能源產業產值逆勢上漲20%,鋰電級PVDF(聚偏氟乙烯)全球市場份額占有率9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50%。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97家,數量創歷年新高,索特傳動挖掘機部件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認定。17家企業獲蘇州市質量獎,古建園林公司獲蘇州市市長質量獎,新增江蘇精品認證產品4個、蘇州制造認證產品7個。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26項,每十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提升至30.75件。服務業承壓趨穩。舉辦虞城煙火購物節等活動,全力提振市場信心和活力。新增蘇州市總部企業2家、蘇州市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1家。持續放大市采通平臺帶動效應,成立跨境電商企業服務中心,建成阿里巴巴速賣通(常熟)跨境電商產業園,完成市采貿易出口20.5億美元、增長34%。云裳小鎮電商產業集聚區獲評省首批縣域電商產業集聚區,電商競爭力居全國第六、全省首位。常熟港轉型步伐加快,萬噸級以上開放泊位達到18個。農業優質高效。科技賦能農業成效顯著,受邀在全國農業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活動交流經驗,獲評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先進縣。種業振興加快推進,農科所獲評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量26.4萬噸、增長2.2%,常熟大米”“常熟鴨血糯6個品牌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成功創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新增高標準農田2.9萬畝,獲評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顯著單位。農業人才引育力度持續加強,簽約委培涉農大學生55名,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800人次,連續兩年承辦中國新農民故事會。

4.發展動能在轉型升級中快速積蓄。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和投資拉動協同發力,發展后勁顯著增強。有效投入持續發力。工業投資三年千億目標順利達成,今年完成330億元,連續4年蘇州第一。2個省重大項目、43個蘇州市重點項目投資進度保持蘇州前列。建立產業項目招商協同推進機制,組織金秋經貿洽談會、省氫能產業合作交流會等招商推介活動,克服疫情影響赴日本、法國、德國等開展境外招商,全年簽約項目186個、總投資397億元。創新要素加速集聚。加大人才引育,全面打響人到蘇州必有為、常來常熟最傾心工作品牌,人才歸谷·常春藤國際人才港開工建設,入選市級以上雙創領軍人才253項、增長53.3%,亨通海洋陶雄強團隊入選蘇州市頂尖人才團隊。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302家,新增產學研合作超300項,數量均創新高。深化揭榜掛帥項目組織形式,引導標桿企業牽頭攻關行業卡脖子技術,促成省級科技項目立項71個、全省領先。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3.85%,位列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第三,獲評科創江蘇試點縣(市、區)、蘇州唯一。創成全國科普示范市。平臺載體日益豐富。出臺產創融合十百千平臺載體建設五年行動計劃,系統謀劃金字塔型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設。蘇州·中國聲谷加速崛起,蘇州產研院常熟創新基地成功落戶,國際聲學產業技術研究院實質性運轉,引進聲學產創項目92個、總投資120億元。蘇州產研院高強激光所、聲光微納所等一批蘇州新型研發機構啟動建設,新增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眾創空間4家。亨通海洋獲推薦爭創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省級院士工作站,新增蘇州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8家,蘇州中歐氫能技術創新中心獲評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專項最佳案例,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上高企研發機構建有率超90%。加快推進長三角(常熟)國際先進制造產業園、漕河涇綠洲芯城等一批重點產業園區建設,新開工蘇高新智能制造產業園等載體項目10個,新增產業載體面積超200萬平方米,有力賦能產創融合。

5.城市品質在建管并舉中全面改善。堅持規劃、建設、管理有機統一,城市顏值、品質和內涵進一步提升。交通互聯更加順暢。蘇州市軌道交通10號線(蘇虞張段)正式開工,南沿江城際鐵路常熟段橋梁架設完成,常臺高速高新區互通順利完工,524國道常熟莫城至辛莊段改擴建工程整體通車。滬武高速擴建、海太過江通道先導段開工。衡山路、琴湖路等4條城市道路完成改造,困擾群眾出行多年的蓮花路全線貫通,城區交通壓力有效緩解。新增公交線路10條,開通首條校園快線和微循環公交線,獲評省首批城鄉公交一體化達標縣(市、區)。城市更新更加深入。持續探索城市更新路徑,名城保護案例入選住建部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手冊,低效產業提升聯合自主更新項目入選省首批城市更新試點。深入推進歷史街區整理更新,集中房屋使用權超1.6萬平方米,藍·原葺森林文旅產業園盛裝開園。組團式推進城中村自主更新,完成老舊民宅改造273戶。滾動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更新,完工17萬平方米、新開工15萬平方米。分類推進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新啟動項目20個、竣工22個,華聯賓館等閑置多年的老舊建筑重獲新生。城市治理更加精細。新增停車泊位2.5萬個,智能化改造道路泊位1348個,部分熱點路段車位日均周轉量從2次提升至12次,停車難有效緩解。拆除違法建設超350萬平方米、違規戶外廣告5900多處,新建電動自行車充電樁近1.5萬個,市容市貌有效改善,文明典范城市創建邁出堅實步伐??茖W應對梅花等強臺風和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氣象干旱,城市運行平穩有序。

6.社會事業在提質增效中全面進步。10項民生實事項目推進有序,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超80%。公共服務顯著提升。新建改擴建學校14所,新增學位8550個。高考主要指標連續12年領跑蘇州,清北錄取人數再攀新高。雙減工作推進有力,義務教育學校課后延時服務實現全覆蓋。民辦義務教育規范發展,為符合條件的每位在常務工人員子女提供義務教育學位。職業教育與技工教育融合發展,現代產業技能實訓中心啟動建設,獲評省2021年度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地區、蘇州唯一。衛生健康事業取得突破進展,市二院創成三甲綜合性醫院,市中醫院通過三甲中醫醫院現場評審,市一院啟動三甲醫院評審準備工作。市二院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立項,填補市醫療衛生系統該領域空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累計98.6萬人次,重點人群簽約率達70%。慈善事業穩步發展,社會各界自覺參與,超1.3億元善款善物助力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和扶貧濟困,市慈善總會被省政府授予最具影響力慈善組織稱號。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全面落實穩崗留工等系列就業政策,新增就業2.5萬人。開展社保擴面提質專項行動,城鎮養老保險參保繳費人數超56萬,入選省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綜合試點城市、縣級城市唯一。完成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蘇州市級統籌各項任務,“15分鐘醫保服務圈建設全覆蓋。新增備案托育機構29家,在蘇州率先完成托育機構一街道一鄉鎮一普惠建設。建成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7家、綜合為老服務中心3家,新增養老床位1800張,古里鎮康博村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積極落實各項社會救助政策,發放救助資金2.4億元。建成投用安置房1942套、23.3萬平方米。蟬聯省雙擁模范城九連冠。文體旅融合走向深入。位列“2022年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第二,獲評中國文旅融合創新典范城市和中國最佳綠色休閑名城,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區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年度全省唯一入選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海虞鎮銅官山村獲評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常熟籍運動健兒在花樣游泳世錦賽等競技場勇創佳績,全國青少年體育舞蹈錦標賽、尚湖馬拉松等精品賽事頂住疫情壓力如期開辦。大科園獲評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冻J炷觇b(2022)》獲評省精品年鑒,蘇州唯一。美麗鄉村全面提質。試點開展農宅歸并移位,驗收千村美居村莊812個,培育省生態宜居美麗示范鎮1個、示范村18個,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3個、蘇州特色精品鄉村6個、特色康居鄉村225個,累計建設各類美麗鄉村3772個、覆蓋率80%。完成供水老舊管網改造5155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4597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99.4%。因地制宜拓寬增收渠道,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成交金額超5億元,村均集體可支配收入達1420萬元。

7.社會大局在精進治理中保持穩定。更大力度統籌發展和安全,發展環境更和諧、更優美、更溫馨。安全治理更具力度。安委會和18個專委會工作體系進一步優化,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面推進。扎實開展安全生產三年大灶、?;钒踩L險集中治理等專項行動,整治隱患11.2萬處。探索部門聯動監管+智慧平臺賦能新模式,深化一帶一帽等四項執法,非亡人事故壓降27.1%。推行重點行業領域企業班前班后五分鐘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文化體驗館和體驗基地建成投用。深入推進省紀委監委督查兩個化工園區反饋問題整改,重大危險源企業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建設實現全覆蓋。建立健全金融風險化解工作機制,有效防范重點企業債務違約等突出風險。生態治理更具深度。濕地保護常熟模式廣受贊譽,城市發展與濕地保護創新模式斬獲國際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常熟長江重要濕地志愿巡護案例獲評第二屆省綠籬笆環境獎。啟動無廢城市建設,地下水環境調查和分區劃定全面完成。大力推進環?;A設施建設,洪洞水質凈化廠一期土建工程全面完工,日處理能力達200噸的廚余垃圾項目建成投用,南湖生活垃圾焚燒廠正式關停,天網信息化環境監管系統投入運行。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全面完成,在蘇州地區率先發布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報告,省級生態文明鎮實現全覆蓋。連續開展兩輪空氣質量強化提升百日攻堅行動,完成企業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治理2091家,淘汰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4100輛,PM2.5濃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以下。扎實開展水環境治理,完成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和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整治劣V類水體99條,建成生態美麗幸福河湖216條,國省考斷面達標率100%、優93.3%。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36件信訪件提前1年全部辦結。社會治理更具溫度。積極開展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幫扶和婦女兒童權益保障、防范打擊養老詐騙等專項行動,刑事發案數實現十五連降。投用市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立“20+N”重大涉穩風險動態排查化解督辦機制,258件中央信訪聯席辦交辦的重復信訪事項全部報結。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建成法治鄉村實訓教育基地,推行村規民約履約評議機制,335個村(社區)實現援法議事全覆蓋,基層治理水平持續提升。

8.履職能力在深化改革中明顯提升。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糾治四風,認真抓好巡視整改,強化審計監督,深化預算績效管理,三公經費下降6.9%。大力壓降融資平臺,做好債務管控,確保債務風險等級不返色、債務率不倒漲。持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獲批實施領導干部法治素養提升行動國家級試點,成功創建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蘇州唯一。數字政府建設扎實推進,大數據中心載體建成投用,信息化項目建設啟動36個、完成12個。辦復人大建議179件、政協提案246件,辦結率均為100%。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形成7大市級國企架構體系,出臺新一輪國企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企業開辦0.5個工作日實現常態化,個體工商戶登記實現秒拿證,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1萬戶、蘇州第二,辦理一件事”8.7萬件、蘇州第一,獲評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市。

此外,共青團、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加快發展,民族宗教、僑臺事務、人民防空、外事、檔案、電力、供銷等工作取得了新的進步。

各位代表!在過去的一年里,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形勢、疊加多發的風險挑戰,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團結拼搏,付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取得了極為不易的成果。在此,我謹代表常熟市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和離退休老同志,向駐常部隊、武警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所有關心支持常熟經濟社會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榮譽和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我們也清醒看到,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政府工作還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主要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根基還要進一步夯實。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重大平臺載體、重大產業項目的支撐還不夠強,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的成長還不夠快,傳統產業轉型、資源要素保障和生態環境承載的壓力依然較大。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城市承載力還要進一步增強。城區空間布局、功能品質仍需加快優化,對高端人才、優質項目的吸引力仍需加快提高,鄉村振興工作仍需加快推進,優質公共服務多元化供給渠道仍需加快拓展。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水平還要進一步提升。精準高效治理能力與市場主體和市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差距,部分領域風險隱患依然突出,政府系統少數干部的思維方式、精神狀態、專業素養和擔當意識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對此,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融入蘇州市域一體化發展的關鍵之年,更是破復蘇的重振之年。新的一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更堅定的信心,以更主動的作為,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奮進姿態謀發展、抓落實,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竭盡全力將疫情耽誤的時間追回來,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常熟新實踐,奮力繪就六美集大美精彩畫卷,加快建設更高品質的江南福地。

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6%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0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到賬外資8.8億美元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238億美元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增長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完成節能環保等各類約束性指標。

思維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站在后疫情時代轉向疫情后時代的風口上,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樹牢四種思維。

一是樹牢系統思維,聚常熟發展之勢。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要堅持統籌兼顧,各類議事協調機構都應切實發揮牽頭抓總作用,部門板塊服從大局更需服務大局,在協同中向前多邁一步、多干一分,堅決杜絕各自為戰、內卷內耗。要做好頂層設計,置身長三角一體化、蘇州市域一體化等大背景下謀劃和開展工作,立足提高整體性和協同性的角度制定政策、出臺措施,既防止頭痛醫頭、零敲碎打,也避免出現合成謬誤,充分激發全社會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干事創業活力。要把握工作節奏,結合財力情況和發展實際,分清輕重緩急,既不貪功冒進、寅吃卯糧,也不故步自封、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二是樹牢創新思維,促常熟發展之變。舊鑰匙永遠打不開新鎖,守正更要創新。要加強學習,提高對形勢的洞察力預見力,時刻保持清醒頭腦精準識變。要擺脫路徑依賴,堅決摒棄經驗主義,用好大數據、市場化等新理念新手段科學應變。要堅持自我完善,聚焦片區開發、政府扶持、服務供給等重點領域,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在破除體制性障礙、打通機制性梗阻、推動政策性創新中主動求變。

三是樹牢落實思維,強常熟發展之要。實現美好藍圖,唯有狠抓落實。要錨定關鍵抓落實,找準要害、捏住七寸,將有限的資源用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花小錢辦大事辦要事。要保持定力抓落實,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既立足長遠抓好規劃設計和基礎補短,又保持定力將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懈怠、不折騰,穩扎穩打向前走。要雷厲風行抓落實,以清單化、項目化、節點化的招式干工作,以等不起、跑起來的狀態去爭政策、搶項目和解難題,讓所有工作形成閉合環、按下快進鍵。

四是樹牢底線思維,固常熟發展之基。底線守不住,發展就沒保障。要增強憂患意識,更好地統籌發展與安全,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以確定性措施應對不確定性變化,著力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決不能在民生、安全、穩定等領域發生沖擊道德底線事件和系統性區域性風險。要守規矩遵章法,依法履職,依規干事,絕不踩紅線、不碰高壓線。

推動2023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重點做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高質量發展導向,全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實施先進制造業強市戰略,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錨定在實體經濟上,全力以赴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1.推動投資由量增向質優邁進。緊緊圍繞產業在沿江轉型、創新在城區集聚的工作部署,積極對標學習上海臨港經驗,瞄準上海等地的溢出產業、研發機構和樓宇經濟等重點領域招商引資,不求多而全,但求專而精,不斷提升投資質量和效益。招商方向更聚焦,圍繞“354”產業布局及三大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編制新一輪重點產業招商圖譜,緊盯行業頭部和細分領域龍頭,精準實施強鏈、補鏈、延鏈招商,引進超20億元內資項目3個、超10億元內資項目8個、超億美元外資項目2個。項目準入更嚴格,聚焦產業先進性、技術創新性、投入強度、產出效益等關鍵指標,加強項目供地評價和要素支撐,切實將寶貴的資源配置到優質項目上。項目建設更高效,出臺重點項目推進管理辦法,依托項目管理平臺,強化項目全流程動態跟蹤和精準服務,確保170個市級以上重點項目如期開工,完成工業投資超280億元。投資保障更有力,加快落后產能淘汰,深入推進一圖一表和存量發展,確保拆舊復墾3000畝、原地盤活提升6000畝。

2.推動消費由傳統向新興升級。聚焦市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全力推動消費結構優化、品質提升,不斷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和貢獻度。推動商業載體提檔,大力培育樓宇經濟,打造專業特色樓宇;全面建成琴湖會客廳,加快方塔東街步行街整體提升改造,新增尚湖、體育中心等夜經濟載體,推動沙家浜風景區創建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持續擦亮虞歌暢晚夜經濟品牌;不斷豐富消費場景,持續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大力推動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構建電商直播人才培育、扶持體系,強化與知名電商平臺的合作,提升電商園區的運營服務水平,全面推動電商產業品牌化、時尚化、差異化轉型。

3.推動外貿由單一向多元突破。全面創新和拓展外貿的業態和渠道,進一步激發外貿新活力。加強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建設,推進改革創新經驗的復制推廣和先行先試,探索實施區港聯動監管模式,不斷提升綜保區和常熟港聯動發展水平。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布局海外倉、跨境物流、跨境直播,加快推動市采通平臺跨境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力爭實現市采貿易出口22億美元。加強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培育,力爭新認定蘇州市級以上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3家,新增AEO高級認證企業4家。鼓勵企業擴大境外投資,積極搶占國際市場。

二、堅持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導向,全力激發產業轉型的動力和潛能

持續深化產創融合,更大力度建設產業創新集群,著力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促進創新和產業的主體相互作用、產生聚合效應,不斷提升產業體系的活力與競爭力。

1.增強集群發展勢能。聚焦汽車、新能源、聲學等重點領域,推動產業迭代升級和集群創新能力提升,培育一批更具競爭力和話語權的骨干企業,吸引集聚更多配套企業和項目,加快形成具有常熟特色的高水平產業創新集群。汽車以三電、智能網聯、智能座艙等為核心發展方向,推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向高端化發展,加快打造汽車及核心零部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產業規模突破1600億元。新能源以氫能、鋰電、光伏為主要方向,充分發揮豐田研發中心、未勢能源、重塑、英特模等頭部企業創新優勢,更深更廣融入國家首批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上海城市群建設,全力打造新能源和電子信息領域新材料生產基地,產業規模達到750億元。聲學以加快推進蘇州·中國聲谷建設為著力點,聚焦聲功能材料、智能電聲、海洋聲學等重點方向,賦能汽車、海洋通信、半導體材料等優勢產業,引育產創項目100個,新增投資超100億元,力爭產業規模邁上400億元臺階。

2.積聚創新驅動動能。深入實施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新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打造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樣板城市。持續深化產創融合十百千平臺載體建設工程,推進存量載體提檔和增量載體布局,力爭國際聲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省產研院金屬所、北大分子所等更多材料領域科創載體納入蘇州實驗室創新體系。加快推進氫能源研究院、智能座艙創新聯合體等重大產創融合基地建設,新增蘇州市級以上產業創新平臺10家、企業研發載體30家,提升科技企業孵化器績效4家,新增科創載體100萬平方米。發揮基金招商作用,吸引更多優質資本參與創新體系建設。依托匯科創大數據平臺搭建創新主體預備庫、提優庫和成長庫,滾動式、全周期服務科創企業2000家,加快推動瞪羚和獨角獸企業提質擴面、力爭科創板企業實現零的突破。進一步強化與南京大學的全方位合作,持續深化與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產學研協同,充分發揮常熟理工學院、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平臺優勢,用好UWC、常春藤校友聯盟等國際化引才渠道,新增科技招商項目1000個、各級各類科技領軍人才項目200個。啟動實施省職教雙優計劃,建成現代產業技能實訓中心,探索構建訂單班技能培訓模式,新增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各5000人。

3.提升產業轉型效能。更加注重細分領域數智應用和場景賦能,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項目800個,新增工業機器人2000臺、標桿榮譽200個。出臺品牌服裝和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計劃,推動傳統服裝企業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化工產業向集成電路、新能源領域先進材料轉型。抓好中小企業梯隊培育,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0家,培育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0個。推進質量強市和標準化戰略,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2項以上,新增江蘇精品”“蘇州制造認證產品不少于4個。加強知識產權強市建設,每十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2件。打造虞城上市通一站式服務平臺,鼓勵優勢企業通過合并、股權收購和資產收購等方式做大做強,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2家、報會企業3家。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文化產業規上企業突破110家。加快農業現代化轉型步伐,推進種業公司育繁推平臺建設,新開工建設高標準農田2.5萬畝、綠色蔬菜高質量發展示范基地2個,確保糧食總產量達到4.6億斤。

三、堅持市域一體化導向,全力優化城市成長的空間和形態

圍繞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拉大城市框架,優化功能布局,加快城市向南、產業沿江、老城更新發展,推動城市能級躍升。

1.以片區開發助力南向發展。聚焦蘇州市域一體化(常熟)融合創新區建設,圍繞G524南融發展軸,統籌推動組團及重點片區開發建設。中新昆承湖園區強化與蘇州工業園區全方位合作,依托中新集團先進規劃理念,深化北半島及湖西片區等城市設計,全面啟動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UWC+創新島、低碳數字產業園等項目進度,啟動中新昆承湖綠發產業園、中新智地產業園等載體建設,竣工投用日航、波司登凱悅等高端酒店,推動創新智慧低碳湖區和科技產城融合高地加速崛起。蘇州高鐵北城全面啟動開發建設,積極融入蘇州高鐵新城長三角區域樞紐中心建設,有序推進片區搬遷安置,加快區域骨架交通體系構建,聚力打造面向滬蘇的先進制造業產業園集聚區。數字科技新城完成常春藤國際人才港、常熟數字智能產業園暨松下協創中心項目主體結構,利用高鐵、地鐵、軌道交通優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智能網聯等數字產業以及面向全市重要企業的研發、銷售等功能性機構導入。云裳消費小鎮高標開展核心區以及莫城南部新型工業園區規劃,加快時尚產業集聚和數字化產業生態建設,培育一批新零售品牌設計研發中心和互聯網交易平臺總部,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特色消費新地標。歷史街區加強與姑蘇古城在保護利用、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完成西涇岸核心區院落更新修繕、街巷立面整飾、市政配套等基礎工程,啟動酒店地塊項目建設,著力提升街區的居住體驗。紅色沙家浜啟動溫泉酒店項目盤活,完成民宿酒店、入口景觀、商業街區等改造提升,加快發展紅色演藝、紅色培訓、紅色文創等紅色產業,放大沙家浜紅色IP影響力。蘇州·中國聲谷片區完成水系及核心區骨干路網搭設,加快推進聲谷科創中心建設進度,啟動醫療超聲研發中心建設,規劃布局海洋水聲研發平臺、聲光融合技術創新中心,爭創國家聲功能材料及器件技術創新中心。琴川·雙湖未來城完成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編制,加快房屋征收搬遷,啟動道路及河道貫通工程。高鐵西站片區優化城市設計方案,啟動征地拆遷,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2.以交通建設加速融合發展。聚焦長三角一體化,全力保障南沿江城際鐵路開通運行,穩步推進通蘇嘉甬鐵路、海太通道工程建設;啟動通常高速何市至白茆段前期、342省道常熟西段快速路省級立項工作,配合做好蘇通二通道和蘇張高速方案研究;充分利用橋、渡、隧等多個過江通道優勢,密切與長江以北的聯系,當好跨江融合橋頭堡。聚焦蘇州市域一體化,穩步推進蘇州市軌道交通10號線(蘇虞張段)建設;加快實施青墩塘路快速化改造、廣濟路北延、沙陽線改造等工程,研究青墩塘路東延連接昆山長江北路北延、204國道東段快速路、昆承快速路連接昆山外環快速通道建設方案,啟動常昆路及辛渭線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全面構建聯通周邊區域的“30分鐘交通圈;做大做強常熟港,全面提升常熟港專用航道通航能力,加快碼頭提檔升級,積極融入蘇州港整體發展格局,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6200萬噸;加快推動望虞河拓浚、航道五改三提級、入江樞紐外遷,建設高等級內河航道,構建直達蘇州腹地的多式聯運通道。聚焦市內一體化,做好常熟西站連接線工程立項、用地報批和PPP入庫,力爭主體工程開工,加快補齊西部交通短板;完成揚子江大道改擴建,實施農村公路大中修;以524國道市政化改造為示范,推進全市干線公路沿線環境提升工程。

3.以城鄉統籌推動協同發展。全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新增一批口袋公園,建設改造綠地6250平方米,打造一批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示范區。啟動省級城市更新試點項目建設,完成城中村自主更新10個單元;加快破題老集鎮更新,以鎮中村自主更新為路徑,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方案,先行啟動更新試點2處;擴面推進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新納入試點項目15個、竣工15個;壓茬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更新,完成15萬平方米、啟動8.4萬平方米。深化違建常態治理,強化新增違建防控體系建設。高水平建設美麗鄉村,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片區化建設,全域推進農宅歸并移位,加快推進村莊配套項目建設,改善農村住房條件總數達5000戶,持續推進千村美居建設,建成蘇州特色康居示范區1個、特色康居鄉村120個,新增省市級特色田園鄉村3個,五治融合鄉村治理模式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嚴格管控古鎮、古村風貌,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常熟樣板。

四、堅持生活高品質導向,全力提升民生福祉的質感和溫度

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出發,小處著手、難處發力,切實提升市民幸福指數。

1.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以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為引領,以服務片區開發和產業發展為目標,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施學校建設項目12個。加快推動新市民子弟學校轉型提升。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提升至90.5%,爭創省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全力支持常熟理工學院申報碩士學位授權點。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全國試點改革,更大力度統籌全市醫療資源,進一步優化分級診療體系和基層醫療資源布局,做強區域醫療中心,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提升群眾就醫便利性和獲得感。全力推進市一院創建三甲醫院,市五院、梅李及支塘人民醫院創建二甲醫院,鼓勵民營醫療機構錯位發展,啟動海吉亞醫院建設,提升醫院救治水平和運營能力。健全完善全市中醫藥服務體系,推動吳門醫派虞山醫學流派傳承創新發展。啟動虞心青少年心理關愛項目,完成30所初高中在校生心理健康篩查。推進友好便利城市打造,新建汽車公共充電站30個、安康驛站5家,建成兒童友好社區8個。優化構建多層級的公交運營體系,推進公交車型優化更新,新能源車型占比提升至80%。通過車位智能改造、錯時共享等方式,持續緩解停車難題。

2.持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就業優先,持續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制機制,城鎮新增就業2.3萬人,解決企業用工3.5萬人。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提升項目,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推動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全面投用、入住率持續提升,推廣物業+養老服務模式,實施適老化改造1000戶,全面提升社區居家養老能力。持續開展社保擴面提質,積極穩妥推進個人養老金試點工作。持續推進居民服務一卡通,實現第三代社??ǔW∪丝谌采w。深化“15分鐘醫保服務圈示范點建設,延伸醫保服務進村(社區)。健全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工傷保險體系,開展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險試點。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堅持房住不炒,進一步優化定向房票安置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新增公積金繳存職工4萬人。扎實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推進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創建工作。

3.持續彰顯城市文化實力。深入整合和發掘利用歷史文化、旅游和生態等優勢資源,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常熟段建設,加快古籍地方文獻數字化步伐,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做優做強一城山水,自在生活國家級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區品牌,放大歷史文化名城效應。深化文旅融合,全力推動風景區度假區轉型,強化重點文化旅游街區建設,新增旅游民宿5家,打造省級旅游休閑街區1條;提升常塾·研學堂、滬虞團建等研學游、團建游品牌影響力,優化精品旅游線路10條,打響長三角旅游目的地IP,做好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準備,爭創國家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紅豆山莊AAAA級景區。辦好尚湖鐵人三項、半程馬拉松等精品賽事,圍繞小鯊魚水上運動、大湖甸村龍舟等戶外運動基地,打造體育產業新爆點。推進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建成投用馬家浜文化展示館。加強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建設,建成投用工人文化宮;以建設省內一流的現代化綜合性公共博物館為目標,實施常熟博物館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市圖書館適兒化改造,新增圖書館+”流通點5個。

五、堅持發展與安全相統籌導向,全力確保城市環境的宜居和穩定

秉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創新治理方式、優化發展環境、推動社會穩定,精心打造安全綠色暖心家園。

1.科學精準抓公衛安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強統籌協調,因時因勢調整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從防感染到保健康、防重癥轉變,平穩有序開展各項醫療救治工作,加快推進疫苗接種,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進一步優化公共衛生體系,加強傳染病監測預警,強化應急能力建設。健全城鄉三級醫療網絡,規范就醫流程,全面提升診療效率。加強重癥醫療資源儲備,加快重癥床位擴容改造,新增可轉換ICU床位140張,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就醫需求,最大程度保護市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2.毫不動搖抓生態環保。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全面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清新美景三年行動計劃,落實兩高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措施,深入推進印染行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培育綠色發展領軍企業和綠色環保產業。高標準做好第二輪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深入打好新一輪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3%,PM2.5均值低于27微克/立方米。編制實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行動方案,加快推進昆承湖一湖一策水質提升工程,建成投運洪洞水質凈化廠。持續開展生態美麗幸福河湖建設,實施徐六涇治理工程,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國省考斷面水質優率不低于93.3%。深化危險廢物規范化達標建設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啟動南湖垃圾填埋場生態治理項目,持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3.不遺余力抓安全生產。落實事故壓降總體方案,深化工業集中區、群租廠房專項整治,扎實推進一帶一帽、四有四必有、委外作業等專項執法行動,持續壓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督導和重大隱患掛牌整改工作,抓好省紀委督查反饋問題四張清單整改,加快推進化工園區規范化建設。建立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進一步理順“331”治理機制,持續壓降高層建筑、人員密集場所、出租房等火災隱患。推動科技賦能安全生產,深化工業企業風險報告動態監管,加強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將更多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確保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

4.精準高效抓社會穩定。深化平安常熟建設,持續鞏固治安重點區域整治成效,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抓牢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發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作用,聚焦勞資糾紛、問題樓盤等領域,全面推進訴源治理,推動一批信訪積案實質性化解。持續優化一網統管平臺功能,深化智能感知技防應用,深入推進精網微格工程和紅色社工站打造,全面加強楓橋式村(社區)建設,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持續優化金融生態,分類施策、精準拆彈,防范化解金融和政府性債務風險。

六、堅持有為政府導向,全力增強政府履職的能力和水平

緊緊圍繞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持續增強自我凈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執行力和凝聚力。

1.堅持依法行政。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有效破解高質量發展、存量發展階段面臨的新矛盾新問題。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探索構建綜合執法+”創新譜系,進一步強化執法協同,力爭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持續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專項行動,全力壓降行政訴訟案件數量和敗訴率,確保順利通過全國八五普法中期考核。嚴格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評估和清理等工作,研究完善公眾參與重大行政決策工作機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加強政府內部督查監督,重視司法、輿論、社會監督,讓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2.堅持深化改革。加快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基本建成市場主體、實有人口、既有建筑三位一體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平臺,強化數據共享,支撐條塊聯動,讓政府治理更高效、更精準、更透明。加快國資國企市場化轉型,持續推進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在做強做優做大中增強對產業創新集群打造、融合創新區建設的支撐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務服務平臺系統互聯、數據互通、電子證照互認,推進政務服務運行標準化、服務供給規范化、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化,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

3.堅持作風建設。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履職盡責,奮力開創發展新局面。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嚴格落實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馳而不息糾治四風。統籌用好容錯糾錯、風險備案、澄清正名等干部激勵保護機制,大力營造想干事、干實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濃厚氛圍。認真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大力壓減非急需、非剛性行政開支,嚴控一般性支出,有效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全力做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各項工作。

各位代表,跋山涉水不改一往無前,山高路遠但見風光無限。站在蓄勢待發的新起點,緊握時代賦予的接力棒,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在中共常熟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更大力度推進高質量發展,更快速度建設更高品質的江南福地,在新征程中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


媒體報道:政府工作報告,一圖讀懂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_一区二区无码操逼视频_末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应用大全_亚洲精品无码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