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

時間: 2024-01-19 15:03 來源: 常熟市人民政府 訪問量:
【字體:

──202418日在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上

市長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常熟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我們迎來了撤縣設市40周年,頂住了各類風險挑戰和下行壓力,非同尋常、殊為不易。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蘇州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團結動員全市人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較好完成了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70億元、增長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7.4億元、增長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5億元,進出口總額1508億元,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百強縣第四,縣域投資競爭力、新型城鎮化質量、綠色發展、數字經濟、旅游綜合實力均位居全國中小城市百強縣前二,5項工作獲省政府督查激勵,邁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

一、堅持以穩促進,經濟發展保持韌性。主動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出臺系列穩增長措施和十大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及時召開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大會,全力提振發展信心,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1.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工業大盤基本穩健,企業用工保持穩定,工業用電持續增長,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4732億元。產業含金量進一步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1%45%,占比分別提高1個和2.8個百分點,波司登入選世界品牌500強,電子氟材料產業集群獲評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蘇州唯一,聲通信產業集群獲評首批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新材料產業園、經開區化工園區通過省級化工園區認定復核。產業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94項,新增蘇州市質量獎17個、江蘇精品”“蘇州制造品牌認證產品6個,龍騰特鋼獲蘇州市市長質量獎,愷博座椅獲蘇州市質量管理優秀獎。產業智能化進一步加快,完成智改數轉項目1100個,新增工業機器人5000臺(套),獲評省級智能工廠3家、蘇州第一,獲評省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9家、全省縣級城市第一。

2.服務產業進中向好。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9.5%、提升1.6個百分點,獲評省級服務業集聚示范區4個、省級服務業領軍企業1家,新增蘇州市級以上總部企業11家、其中外資總部企業4家,波司登入選全國兩業融合典型案例、蘇州唯一。貿易新業態蓬勃發展,完成市場采購貿易常熟出口22.4億美元、增長9.2%,電商納統取得突破,直播電商網絡交易額突破650億元,通潤汽車零部件、伊斯格入選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跨境電商知名品牌。獲評全國首批縣域商業領跑縣,落戶蘇州首家M會員店,引進盒馬鮮生等新零售業態,金蝙蝠工藝家具獲評中華老字號。

3.農業發展好中提質。糧食產量24.3萬噸、實現四連增,虞山綠茶”“恒洋澳龍”“王莊西瓜”“董浜烏塌菜上榜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和特質農品名錄,常熟鴨血糯獲評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年度蘇州唯一。種業振興扎實推進,農科公司完成組建,自主創新水稻品種蘇州覆蓋率達22.8%。農業體系持續健全,新增省級農業農村重大項目21個、創歷史新高,虞美潤農業專業合作社入選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虞恒食品獲評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董浜鎮獲評省級黃金小玉米特色產業小鎮,銅官山村被確定為中國新農民故事會永久會址。農業載體更加豐富,建成綠色蔬菜高質量發展示范基地2個、優質稻米高質量發展示范區7個,立項建設高標準農田2.7萬畝。

二、堅持以產強市,轉型升級蹄疾步穩。堅定制造業立市不動搖,以集群引領、以創新支撐、以融合賦能產業轉型,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1.產業集群加速成勢。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紡織服裝三大支柱產業完成規上產值3030億元,增速超規上工業3.9個百分點,新能源、聲學產業規模增長均超20%。狠抓強鏈補鏈延鏈項目攻堅,加密境內外招商頻次,辦好金秋經貿洽談會、精英創業聯盟大會等活動,落戶產業項目153個、投資總額622億元,落地中國·沙特中心、中國常熟一帶一路(巴基斯坦)中心等重大平臺。特別是成功舉辦中國聲學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完成聲谷戰略發展規劃、聲學產業發展指數(常熟指數)等編制發布,吸引航盛、華域等優質項目落地,聲學產業加速集聚。優化項目管理推進和保障服務機制,重點項目投資均超序時進度,完成工業投資超280億元、連續5年蘇州第一。

2.創新要素加速集聚。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突破4%,居全省縣級城市前列,連續三年獲評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前三名。強化雙招雙引,新增科技招商項目超千個,認定國家級人才11名、創歷史新高,入選省雙創計劃”17個、姑蘇計劃”47個,人才總量達45萬人;蘇州·中國聲谷引進培育的南智芯材獲評姑蘇重大創新團隊、年度蘇州縣級市唯一。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立項科技項目243個,獲得資金支持超2億元。聲學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入圍全省首批自然科學基金省地聯動試點項目。連續三年躋身中國縣域知識產權競爭力十強,每十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提升至32件,獲批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蘇州唯一,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范縣,高新區獲評省知識產權建設示范園區。

3.科創制造加速融合。出臺科技創新與先進制造融合發展方案,深入推進產創融合十百千平臺載體建設工程,新增蘇州市級創新聯合體10家、新型研發機構4家,認定省級企業研發載體45個,累計建成產業創新基地5個、產業創新平臺108個、企業研發載體722個,實現重點產業領域全覆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結出碩果,正力新能入選中國獨角獸企業、英華特在創業板上市,國家級獨角獸認定、人才企業上市均實現零的突破;入選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4家、蘇州縣級市第一;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家、創歷史新高;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560家,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85家、總數達1185家,入圍省科技企業上市培育計劃8家、蘇州第一。

三、堅持以融興城,城鄉品質提檔升級。加快推動城市南融蘇州主城,持續深化區域、交通、城鄉、文旅的互聯互促,城鄉面貌與內涵顯著提升。

1.城市布局全面優化。重點組團片區規劃編制基本完成,沿G524南向發展軸的空間布局初步成型。日航、凱悅等地標躍然而起,UWC+創新島、常春藤國際人才港、松下協創中心主體結構封頂,臨港常熟綠洲芯城順利開園,聲谷科創中心啟動建設,西涇岸歷史街區房屋使用權集中、解危及收儲超2.2萬平方米,重點組團加速崛起、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2.城市交通更加暢捷。區域互聯步伐加快,滬寧沿江高鐵按期通車,常熟站北廳投入使用,常熟邁入雙鐵時代;滬武高速擴建工程先導段開工,常臺高速高新區互通建成啟用,通蘇嘉甬鐵路常熟段民宅搬遷實現清零;G524市政提升工程、沙陽線完工。內部銜接持續加強,青墩塘快速路工程有序推進,揚子江大道等鄉鎮干線公路建成通車,一環八射、環射銜接城市交通格局加速成型。港口能級不斷提升,組建蘇州港常熟港區管委會并實體化運行管委會辦公室,完成進港航道維護性疏浚,實現貨物吞吐量6250萬噸,其中紙漿進口超560萬噸、總量全國第二。

3.城鄉發展日益均衡。全面深化城鄉協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城市更新走向深入,新竣工既有建筑更新改造試點項目19個、改造面積超12萬平方米;滾動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更新,竣工報本等7個片區15萬平方米,增設電梯24部;完成城中村自主更新單元10個;林園路地塊聯合更新項目入選省級首批城市更新試點;縣南街展現新容顏,古城煥發新活力。城市治理更加優化,完成拆違140萬平方米,建成投運建筑垃圾處置場11個;新增停車泊位3.3萬個,及時調優道路泊位免費停放時長及收費標準,群眾停車更便捷、更從容。千村美居持續推進,累計建設美麗村莊3794個、覆蓋率近82%,認定省特色田園鄉村3個、蘇州特色精品鄉村6個,建成蘇州市特色康居鄉村120個、特色康居示范區1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99.6%;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超950萬元。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新風禮堂模式入選全國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碧溪街道鷂燈乘著新風飛唱響全國,古里康博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4.城市魅力越發彰顯。推動虞山、尚湖、古城高質量發展,舉辦城市品牌上海推介會,發起成立長三角縣域歷史文化名城交流協作聯盟,一城山水、自在生活文旅品牌全面打響。深入實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常熟行動,虞城文化圖鑒系列視頻廣為傳播,鐵琴銅劍樓更新亮相,新增市級非遺項目12項,千年文脈傳承保護取得新成效。加快景區向度假化轉型,優化虞山文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運行機制,策劃虞山尚湖古城特色徒步旅游線路11條,舉辦常熟村跑”10場,引進花間府·煙波里等主題度假酒店,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區獲評國民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沙家浜虞山尚湖游線入選文旅部長江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A級景區年接待游客近700萬人次、增長76%,常熟成為更多人縱情山水、擁抱自然、品味江南的詩與遠方。常熟籍運動員在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上頑強拼搏,斬獲432銅;2023-2024賽季中國女子籃球職業聯賽江蘇隊主場落戶常熟,中國槳板公開賽、第四屆中國未來景區大會等活動精彩紛呈,讓市民過癮,讓城市出圈。

四、堅持以民為本,民生福祉持續增進。深入開展千村萬企、千家萬戶大走訪等活動,著力聽民聲、解民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超82%。

1.公共服務更有深度。順利通過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認定,實施學校新建、改擴建項目27個,新增學位3450個;各學段教育質量均居蘇州前列,普高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豐碩;現代產業技能實訓中心正式投用,職業教育一校三區協同發展,新增職業技能取證1.3萬人次。市中醫院創成三甲中醫醫院,市一院獲評全省唯一中國縣域急診急救大平臺示范單位、三甲醫院創建完成現場評審,市二院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項,招商力寶婦產醫院開業,海吉亞醫院開工;9個板塊完成基層醫療機構優化整合。開通首條惠農公交,調整優化毗鄰公交、城市干線、微循環線18條,重點打造校園快線30條、保障學生出行45萬人次。市工人文化宮建成投用。市檔案館獲批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市地方志館掛牌開放。

2.民生答卷更有厚度。強化基本醫療保障,落實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實時救助19.5萬人次;二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實現先診療后付費全覆蓋,建成村(社區)醫保公共服務點349個、醫保便民服務站101個。加強一老一小保障,新備案托育機構10家、可供托位560個,開設幼兒園托班45所,幼托一體發展取得突破;建成投用養老服務機構14家,完成適老化改造2416戶,承辦全國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會議、常熟經驗獲得交流推廣;布點家門口的老年大學27所,新增學位1.2萬個、蘇州第一。堅持就業優先,新增就業2.3萬人、穩定參保5.1萬人,完成市民卡、社???/font>二卡合一,發放第三代社??ǔ?/font>137萬張。取消積分落戶限制,新增落戶9648人。慈善總會籌集善款1.1億元助力鄉村振興和扶貧濟困,慈善藥品援助項目累計發藥8200萬元,AED普及項目開全國慈善會系統先河。

3.生態建設更有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國省考斷面達標率100%、優93.3%,河湖水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指數居蘇州第一,PM2.5濃度28微克/立方米、蘇州第二,空氣質量優良率80%、提升1.1個百分點。強化污水收集治理,投用洪洞水質凈化廠一期項目、凈增污水日處理能力7萬噸,新建污水管網21.9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全省縣級城市第一,劣類水體實現動態清零,獲評蘇州市級幸福河湖8條。雙碳工作穩步推進,交易綠證59萬張,新增并網分布式光伏容量267兆瓦、蘇州第一;高新區入選全國零碳園區標準試點。城市噪聲地圖應用納入國家級試點。新材料產業園啟動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

五、堅持以嚴筑底,社會大局平安穩定。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社會環境穩定和諧。

1.安全基礎持續夯實。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非亡人事故起數壓降36%,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和亡人火災事故。開展重大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落實企業班前班后五分鐘安全教育培訓,持續推進零亡人板塊創建;深化倉庫消防、城鎮燃氣等專項整治,城市安全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強化排水防澇保障,完成徐六涇治理工程等重點水利項目建設,有效應對“7·20”大暴雨,實現平穩度汛。

2.平安建設持續深化。刑事發案數實現十六連降、重大涉穩事件預警率達100%。深入推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系列行動,持續推動派出所巡區建設、巡處一體改革和路面警力融合,警情處置能力有效提升。全面運轉社會穩定風險合成處置工作專班,一批信訪疑難案件、突出問題糾紛得到有效化解。持續拓展12345熱線受理范圍,高效對接110平臺,實現需求回應、矛盾處理等非緊急類訴求一個號碼服務。

3.風險防線持續織密。全力以赴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防范和處置金融領域涉企涉眾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持續推進政府債務化解,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六、堅持以實為要,自身建設縱深推進。字當頭、字為先,扎實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效能提升,政府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邁上新臺階。

1.政治擔當全面強化。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認真配合市委接受省委巡視,不折不扣抓好巡視整改,馳而不息糾四風樹新風。

2.法治政府全面深化。高標準完成全國首批普法守法示范城市試測評,更大力度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行政訴訟案件數量和敗訴率顯著下降。辦復人大建議209件、政協提案240件,辦結率均為100%。

3.政府改革全面推進。聚力政府數字化轉型,初步完成三大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基本掌握21萬家活躍市場主體、194.7萬實有人口、38.8萬棟既有建筑運行狀態,政府治理效能持續提升。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新一輪國企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形成9大市級國企架構體系,資產規模突破2000億元,國投公司獲雙AAA評級、全國縣級城市第五家。

4.營商環境全面優化。獲評全國城市營商環境創新縣(市),入選全國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管數據質量提升試點名單、全國縣級城市唯一。聚焦企業發展痛點堵點,實施六不五優化專項行動,持續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平均辦理時間壓縮69%,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超4.3萬戶,企業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高。

此外,共青團、婦女兒童、關心下一代、老齡、紅十字等事業加快發展,民族宗教、僑臺事務、人民防空、審計、統計、外事、電力、供銷等工作取得了新的進步。

各位代表!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上級黨委、政府和中共常熟市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全市人民的不懈奮斗。在此,我謹代表常熟市人民政府向全體市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市廣大干部及離退休老同志,向駐常部隊、武警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所有關心支持常熟經濟社會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當前常熟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市場信心、有效需求有待進一步提振,產業結構、資源配置有待進一步優化,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面臨多重考驗;城市功能品質、公共服務供給與市民群眾期盼還有差距,生態環保、安全穩定等領域還存在不少風險隱患;政府系統干部學習意識、擔當精神、爭先勁頭還不能完全適應新的發展形勢,政府履職和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我們將采取更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新的一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蘇州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加快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譜寫更高品質江南福地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高于蘇州平均,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5.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30億元以上,實際使用外資穩量提質,進出口總額實現正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約束性指標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2024年發展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要實現以更高質量的促進更加全面的,注定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不平凡之年,更需要我們樹立直面困難、勇往直前的斗爭意識,做到保持定力、提振信心,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更需要我們樹立敢拼敢闖、敢想敢干的創新意識,做到刀刃向內、自我革命,全面激發活力增強動能;更需要我們樹立走在前列、爭做示范的進取意識,做到逢先必爭、逢旗必奪,努力在區域競爭中勇立潮頭;更需要我們樹立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的協同意識,做到十指聯動、彈好鋼琴,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更需要我們樹立狠抓落實、久久為功的實干意識,做到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努力在逐夢奮進中開創發展新局面,重點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更大力度強化統籌協調,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

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成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登記,抓細抓實經濟運行分析調度,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政策舉措,營造有利于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1.推動有效投入量質齊升。堅持擴產投產和引進推進并舉、招大引強和培優育強并進,掀起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熱潮,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完成工業投資308億元。強化項目招引。聚焦“3+5+2”產業方向,完善產業圖譜,強化整機型”“鏈主型企業和產業鏈缺失、薄弱環節招商,優化產業生態,不斷增強產業韌性和穩定性,力爭圍繞重點產業鏈引進超20億元內資項目3個、超10億元內資項目8個、超億美元外資項目2個。提升項目質量。深化數據得地機制,持續優化網上評審+專題會審新增制造業用地項目評價模式,把牢準入關口。實體化運行重大項目保障服務領導小組,落實項目全流程跟蹤和精細化服務,確保274個市級以上重點產業項目早建設、早竣工、早達效。

2.推動外貿外資多元共進。不斷提升對外開放平臺能級,拓展方法路徑,力促外資外貿回升向好。著力穩外貿。精心謀劃展會+貿易+投資系列活動,引導企業積極對接RCEP、CPTPP等協定,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等新興市場合作,借力中國·沙特中心、中國常熟一帶一路(巴基斯坦)中心等平臺,千方百計搶訂單、拓市場。深化區港聯動模式,探索開展保稅維修等新興業務,力爭保稅區進出口額突破10億美元。推動跨境電商B2B業務拓展,加快啟動高端美妝跨境電商進口分撥中心等重點項目,探索發展保稅倉+直播等新模式。深化市場采購貿易江蘇模式省內外聯動,新增落地省內聯動服務中心3個、省外推廣試點1個,助力更多中小微企業揚帆出海,力爭市場采購貿易常熟出口額達25億美元。著力增外資。落實外資總部經濟和外企利潤再投資專項支持政策,深入挖掘外商投資潛力,新增蘇州市級以上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3家。

3.推動消費回暖速效同增。傳統消費潛能激發與新型消費培育并舉,消費環境改善和消費內涵豐富齊抓,讓消費市場旺起來。改善消費硬條件。因地制宜推進商圈周邊街道整修、景觀亮化、泊位增補等舉措,科學布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3個,提升消費便捷度。優化消費軟環境。加快特色商業街區、體驗式消費場景建設,持續擦亮王四酒家等老字號招牌,提升世茂商圈、方塔東街、琴湖片區、尚湖景區、沙家浜景區等夜經濟集聚區發展質態,打響虞歌暢晚夜經濟品牌;辦好五五購物節”“雙十二購物節兩大節點性活動,推出惠民補貼、以舊換新等舉措,推動新能源汽車、家電家裝等大宗消費持續放量。搶抓消費新風口。建設電商創業綜合服務平臺、直播電商數據平臺等配套設施,建成城市配送中心、中通智能科技電商快遞產業園等功能載體,持續壯大電商平臺經濟,力爭實現直播電商網絡交易額超720億元,全力打造電商創業福地城市IP。

二、更實舉措服務產業發展,激活轉型提質新動能

以創新、智能、綠色、安全為方向,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動產業體系實現更高質量躍升。

1.全面推進產業集群建設。對標學習上海臨港等先進地區經驗,以更大力度推進產業鏈上下游集聚、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促進“3+5+2”產業集群壯大成勢。

推動三大支柱產業提質、穩基礎。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加快構建集整車、關鍵零部件、智能網聯、驗證測試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引導存量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輕量化轉型,力爭規上產值達1100億元;裝備制造產業聚焦新能源、半導體、低空飛行器等專用裝備及配套,強化本地化集成和模塊化制造,狠抓首臺(套)重大裝備挖掘和培育,力爭規上產值突破1580億元;紡織服裝產業聚力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加速國際紡織服裝服飾品牌中心建設,培育更多企業總部和優勢品牌,力促千億級紡織服裝產業中規上產值達530億元,線上線下兩大市場規模超2760億元、其中線上交易額突破1200億元。

推動五大重點產業提效、拓增量。新能源產業深耕鋰電、第三代光伏、氫能等細分領域,做強動力電池及上游新材料、氫能裝備研發測試、光伏發電及核心組件,力爭規上產值突破800億元;聲學產業緊盯電聲學、材料聲學、海洋聲學等領域,強化旗艦型項目招引,集聚更多產創資源、賦能更多產業發展,力爭規上產值超450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瞄準汽車電子、電子材料、電子元器件等領域發力,規上產值突破550億元;數字經濟產業錨定直播電商、跨境電商下功夫,持續深化數實融合,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7.3%左右;生命健康產業重點圍繞醫藥制造、醫療器械等領域,發揮省藥監局審評核查常熟工作站、市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服務中心作用,加快科創成果轉化和項目集聚,規上產值增長8%。

推動兩大服務業提檔、強賦能。生產性服務業聚焦檢驗檢測認證、研發設計、現代物流物貿等領域,既滿足“3+5”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又逐步形成專業化、特色化的產業集群;文體旅產業全面整合山、水、古城等資源,打造精品賽事,發展品質旅游,既提升城市經濟活力和形象內涵,又為吸引優質項目、高端人才提供助力。

2.全面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堅持存量增量并重,更大力度支持扎根常熟的優質企業固本、煥新,穩住基本盤、實現新突破。推進智能化改造。智改數轉網聯為抓手,在規上企業全覆蓋的基礎上,推動更多有基礎、有意愿的存量企業轉型突圍,爭創蘇州市級以上榮譽標桿200個,新增工業機器人2500臺(套)、工業互聯網應用(上云)企業100家、工業互聯網(兩化融合)示范企業30家。推進高端化轉型。加強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等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和專業輔導,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60家;強化優質企業上市的全周期政策扶持,新增上市掛牌企業2家,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額不少于20億元。推進綠色化發展。強化綠色技術創新引領,落實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差別化政策,加快推動優質企業做大做強、落后企業淘汰退出;穩步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推動重點行業和企業節能降碳增效,擴大綠證交易規模。推進質量強市建設。新增江蘇精品”“蘇州制造認證產品不少于4個,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不少于12項。

3.全面強化資源要素供給。堅持要素跟著產業走、資源圍著項目轉。強化土地保障。推進全市域詳細規劃編制,優化土地指標交易管理機制,一地一策處置閑置土地,盤活存量建設用地7000畝,確保好項目不缺用地、好產業不缺空間。強化載體保障。竣工星潤智谷二期、智慧能源創新中心等項目,開工長三角(常熟)國際先進智造產業園三期、中新智地產業園等載體,高質量推進20個存量產業用地更新片區建設,以優質產業載體吸引更多優質項目。強化人才保障。做好昆承英才等高端人才引進的同時,深入推進8個蘇州市級以上職業教育雙優計劃,發揮現代產業技能實訓中心、常熟工匠學院等平臺作用,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強化資本保障。實質化運營蘇創新能源、吳越天使等基金,加快融入市、縣一體的產業基金架構,綜合運用融資擔保、普惠金融風險補償等模式,助力優質項目落地和重點企業發展。

三、更強定力深化科創賦能,點燃產創融合新引擎

圍繞產業需求抓創新,推動科技創新與先進制造深度融合,以創新激發產業高質量發展動能,力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4.15%左右,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

1.持續引育創新主體。堅持內培外引兩手抓,不斷壯大創新平臺和創新主體陣容。促進創新平臺擴容提效。深入實施產創融合十百千平臺載體建設工程,新增產業創新基地1個、產業創新平臺5個、企業研發載體60個,重點推動省產研院金屬所、液晶所等存量創新平臺向公共化服務和高質效運營轉變,加快北大分子前沿技術研究中心、中汽研氫能測試中心等增量創新載體建設,力爭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常熟基地落地開工、海底觀探測與傳輸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創建實現重大突破。促進創新主體量質齊升。健全科創型企業聯合培育輔導和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確保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300家。持續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縣示范建設,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提升至23.3件。瞄準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創新型產教資源集聚地區,積極對接大院大所和央企國企重點資源,落地科技招商項目1200個以上。

2.加速集聚創新要素。南園、中城、北谷三大創新核建設為牽引,全面提升創新資源集聚度和向心力,更好賦能產業集群建設。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推進邁寶國際品牌創新中心、數字科技新城科創港等高能級載體建設,初步展現UWC+創新島、聲谷科技產業園形象面貌,加速集聚優質企業研發總部、高能級創新平臺和高端人才;支持鄉鎮板塊聯動三大創新核,積極承接產業和科技資源溢出,加速構建總部/研發+生產基地協同互促的發展格局。強化創新人才引育。持續推進人才歸谷建設,激發企業引才、平臺引才、以賽引才、以才引才活力,創新校地人才雙聘、人才周轉池等機制,培育新能源、先進材料、聲學等行業領軍人才180名以上;發揮國家大學科技園作用,賡續科技鎮長團品牌,構建人才產業鏈生態沙龍互動機制,推進揭榜掛帥擴面提質,撬動企業技術合作不少于200項。

3.著力優化創新生態。強化政府、企業、機構、人才等多方聯動,為創新主體發展厚植成長沃土。提高創新服務精準度。依托匯科創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企業研發載體數字畫像全覆蓋,動態掌握企業技術創新需求,力爭在工業母機、雙碳等重點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做強科技金融支撐力。依托常創股權等基金,優化以投帶引基金投資招商新模式,深化投貸聯動,打造覆蓋科技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生態體系,以金融活水滋養創新之花。構建創新成長全鏈條。持續發揮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創新培育體系作用,深化與南京大學、常熟理工學院等科研院所的校地合作,新增蘇州市級以上科創孵化載體5家。

四、更寬視野推動融合協同,展現城鄉發展新面貌

著眼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積極參與滬蘇(州)同城化發展,持續深化區域、城鄉協同,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和能級。

1.持續優化城市發展格局。加快城市南融步伐,加速重點組團和交通設施建設,實現更高水平的產城人融合發展。

提升組團片區開發質效。中新昆承湖園區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創新載體建設及高端項目招引,開工阿那亞創新街區、昆承科創港等項目;數字科技新城建成投用常春藤國際人才港、松下協創中心,基本形成一軸兩心三片區空間布局;蘇州·中國聲谷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骨干道路框架全面成型,聲谷科創中心一期完成主體結構封頂;蘇州高鐵北城完成片區詳細規劃,確定項目合作方,啟動產業先導區建設和項目招引;西涇岸歷史街區完成整體運營方案制定,修繕項目完成施工,改建項目主體結構封頂,運營業態基本確定;云裳消費小鎮綜合推進產業、商業及生活配套布局,加快打造消費品牌數字社區;紅色沙家浜建成集紅色演藝、紅色培訓、酒店會務為一體的紅色文旅綜合體,完成景區度假化轉型;高鐵西站片區完成地下空間工程前期工作;花溪片區加快形成片區綜合開發方案。

不斷完善交通路網體系。加快對外暢聯。配合推進通蘇嘉甬鐵路、滬武高速擴建等工程建設,做好錫太高速、通常高速前期,深化蘇通二通道、嘉常高速等方案研究;持續優化常熟站??苛熊嚢啻?,更好發揮鐵路作用。提速市域協同。確保廣濟路北延工程建成通車,啟動迎賓路西延、相石路-任昆路連接線工程建設,做好常昆線、辛渭線改擴建項目前期。深化市內聯動。完成青墩塘快速路高架施工,推進西站樞紐連接線前期、S342常熟西段改線方案研究,加快虞山南路修復等市政道路工程,推動農村公交、物流、道路提檔升級,爭創全國四好農路示范縣和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深入謀劃常熟港區及沿線區域發展,更好利用長江岸線和腹地資源,加強常熟港建設,主動融入蘇州港一體化發展大局。

2.持續提升城市文化內涵。用足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打造以虞山、尚湖、古城為核,歷史文化為魂的城市人文比較優勢。做優名城保護。深化常熟古城與姑蘇古城雙城聯袂,積極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加快實施言子仲雍墓區域保護性提升工程,鼓勵多元主體參與西涇岸、南涇堂等歷史文化街區以及沙家浜、李市村等古鎮古村的保護活化利用,守護歷史根脈、留住鄉愁記憶。做好文化傳承。加快推進常熟博物館提升工程,推動各類公共服務場所向市民開放,精心辦好遇見·虞山全國美術名家寫生展、非遺入校園進社區等活動,深入探尋言子小康大同等優秀傳統文化新時代價值,傳承發揚常熟琴詩畫印等文化流派以及花邊、紅木等非遺工藝,講好故事,創新路徑,讓常熟千年文脈得到更好延續。做精文體旅融合。完善歷史人文線”“活力山地線等徒步特色旅游線路,深化·YUE”系列四大主題產品內涵,辦好遇見沙家浜全國戲曲票友大賽、中國女子籃球職業聯賽江蘇隊主場比賽等活動,爭創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動紅豆山莊創建AAAA級旅游景區、鐵琴銅劍樓創成AAA級旅游景區,評定省級旅游休閑街區1家,新增過夜游客突破20萬人次,形成以文促旅、以旅興城的良好格局。

3.持續深化鄉村振興戰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提高農業發展質效。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新建高標準農田1.38萬畝,持續推動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建設;新認定蘇州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10家、農業龍頭企業4家,建成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20個。推動鄉村振興片區化建設。擴面推進農宅歸并移位和村莊基礎設施配套,改造老舊、低壓區供水管網4000戶,新改善農村住房2700戶,加快千村美居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發展,建成蘇州市特色康居鄉村150個、特色康居示范區1個,新增省市級特色田園鄉村3個;深化五治融合,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理水平。壯大村級財力。支持鎮村因地制宜探索農文旅融合、飛地抱團等發展路徑,放大鄉村旅游、常熟村跑等賦能效應,以美麗鄉村帶動美麗經濟,力爭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超980萬元。

五、更深情懷辦好為民實事,書寫民生幸福新答卷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辦好民生實事,更好滿足市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全齡友好型城市。

1.推動社會保障更暖心。持續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完善職通常熟用工服務體系,新增就業2.3萬人;發揮言子基金等引人留人作用,進一步提高本市籍優秀高校學子以及常熟理工學院畢業生留常率;深化靈活就業人員參繳公積金試點,新增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4萬人。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和質量提升,力爭機構入住率達39%;推廣社區+物業+養老模式,完成適老化改造超2000戶。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抓牢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大力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全力打造善美常熟品牌。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扎實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

2.推動公共服務更貼心。圍繞市民需求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增強公共服務供給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強化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深化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范縣創建,竣工學校項目11個,擴大高中學位資源供給,提升普高錄取率2個百分點以上;完成省、蘇州優質幼兒園創建3所,重點培育示范性幼托一體園5所,爭創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全心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推進關愛青少年生命健康潤心行動,提高中小學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校醫專業水平。提升醫療健康服務能力。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全國試點改革,全力推進市一院創建三甲醫院,進一步提升三甲醫院診療和運營水平,全面完成基層醫療機構整合,持續優化分級診療體系。

3.推動居住生活更舒心。辦好群眾身邊可見可觸可感的平常事、關鍵事,讓城市更宜居、生活更美好。深化城市更新行動。完成既有建筑更新項目10個、老舊小區改造4個、城中村自主更新單元4個。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提升市民出行體驗。新增停車泊位2萬個以上,實施常熟站等重點區域停車綜合治理,優化停車收費政策,進一步提高主要路段停車泊位周轉率;推動公交線網優化,探索開設就醫、觀光等特色公交路線,擴面校園快線、日均服務學生超2000人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市容環境亂象預警和動態清零制度,深化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示范區建設。啟動新一輪城鎮燃氣瓶改管擴面行動,建設天然氣管網260公里,完成城鄉居民天然氣管道安裝1.6萬戶,加快瓶裝燃氣供應站點整合歸并。啟動農副產品交易城擴建工程,完成東張、何市等5家集貿市場升級改造。

六、更嚴標準做精社會治理,構筑本質安全新格局

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落實“1+7”問題清單制度,嚴緊細實抓好風險隱患防范化解,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1.堅決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領域、層層壓實責任抓安全生產,全力遏制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持續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發揮專委會行業管理作用,建立安全生產、自然災害突出問題清單,持續強化巡查檢查和宣傳培訓,壓緊壓實業主、房東主體責任,推動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緊盯建筑施工、特種設備、工貿、?;返戎攸c領域,深化工業集中區、群租廠房安全整治提升,開展老舊化工裝置更新改造、有限空間上鎖設柜提質擴面等專項行動,落實“3+2”企業工傷事故監管機制。持續穩定消防安全形勢。全面推開基層消防委托執法工作,織密建強“5分鐘消防救援圈,掛牌整治一批重大火災隱患。持續提升防汛安全保障能力。完成元和塘治理工程等重點水利項目,深入推動城市易澇點和虞山山洪治理。

2.堅決守住生態環保紅線。系統推進污染治理、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全力守護藍天碧水凈土,力爭實現國家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零的突破。持續改善大氣質量。突出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高標準推進揮發性有機物精細化深度治理提升行動,進一步提高空氣質量優良率。大力開展河湖水質提升攻堅。堅定不移推動長江保護與修復,深入實施新一輪太湖治理,加強沿江?;反肮芾?,保護好長江水源地。深化國省市考斷面匯水區溯源排查,強化昆承湖和蘇州市考斷面總磷指標攻關,鞏固劣類水體動態清零成果,持續推進幸福河湖建設,國省考斷面水質優率達到100%。深化無廢城市建設。加快推進飛灰與廢鹽綜合利用處置等重點項目,推動垃圾分類提質增效,提升固廢趨零填埋和規范化管理水平。強化環?;A設施建設。完成濱江第二污水處理廠等33個年度重點建設項目。

3.堅決守住社會穩定防線。深化平安常熟建設,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保持對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嚴打態勢。完善重大涉穩風險掛牌督辦機制,深入開展清理欠賬、欠款、欠薪三清等專項行動,著力防范化解金融、房地產、勞資糾紛、政府性債務等風險。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微網格治理體系,深化網格+檢察公益訴訟網格+”內涵,提升基層防范化解風險能力。探索建立突出信訪矛盾及時就地解決工作處辦機制,統籌開展信訪積案化解與信訪問題源頭治理攻堅行動,進一步提高信訪矛盾實體性化解率。

七、更優作風強化自身建設,提升政府服務新水平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為,政府系統將堅決做到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不斷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1.始終堅持改革提效。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持續優化政府職能、完善體制機制、提高運行效率。深化數字政府建設,完善市場主體、實有人口、既有建筑三位一體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平臺功能,開發更多切口小、方法巧、效果靈的數字化應用,提高對企業、群眾的動態感知能力,為政府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提供更強支撐。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企業服務中心和企檢服務中心,全力簡流程、優服務,讓涉企政策自動直達、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推進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上線國資國企一體化信息系統,加快國企數字化、市場化轉型。

2.始終堅持依法行政。強化普法宣傳,夯實全國首批普法守法示范城市和全國唯一普法先進八連冠創建基礎。強化依法行政,扎實開展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探索建立分級分類監管、部門板塊聯合執法檢查機制,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少說不能做、說清怎么做,堅決杜絕一刀切,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干擾;加強涉企政策評估,探索建立企業參與的政策制定機制,構建良好發展環境。強化訴源治理,加大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力度,持續壓降行政訴訟風險案件數量和敗訴率。強化依法決策,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機制,主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自覺接受監察、司法、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確保政府所有工作都在法律框架內進行。

3.始終堅持錘煉作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蘇州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努力將學習成效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實際行動,以頂格標準、滿格狀態落實四敢要求,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倡導勤儉節約優良作風,持續壓降三公支出,堅決兜牢三保底線,將更多財力用在發展緊要處和民生急需上,以政府的緊日子換市場主體和市民群眾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披荊斬棘方見繁花似錦,砥礪奮進終將鑄就輝煌。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常熟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真抓實干、開拓奮進,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常熟新實踐,加快建設更高品質江南福地,以過硬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

媒體報道:一圖讀懂|2024常熟政府工作報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_一区二区无码操逼视频_末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应用大全_亚洲精品无码A片